练级狂的成长型思维
新生寄语之2021
作者:游静 时间:2021-8-27
似乎去年在2020级新生来临之际,两篇寄语“让努力成为习惯”、“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才新鲜出炉,转眼之间,又要迎来新的一届新生,又是该落笔的时候了。恰好上周组会,程飞给大家灌了点质料丰富的科研心灵鸡汤,就借点鸡汤原料,加点素菜/材,重做一碗。
每到一个新环境,都会经历一次新人阶段,懵懂困惑之时,也是一次成长跃迁的机遇之际。既然大家主动选择了读研究生,也就意味了有心要选择一种成长和变化的精彩不定式人生,那么培养成长型思维就必不可少。在程飞精心熬制的鸡汤中,成长型思维精华浓缩了四点:“不以标签定义个人;不以学科定义科学;不以知识定义认知;不以过去定义未来。”总体而言,在坚持真理的原则基础上,随时随地保持OPEN-MINDED,谦卑而不自卑,正确恰当的自己认知极其重要,但不要用标签来局限自己,更不要用标签去判断他人(自己眼中尚有梁木,怎能看清他人眼中之刺)。思维习惯的形成,不是刻意为之的,而在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,潜移默化。对一名研究生,最基本要求是要具备主动学习能力,成长型思维自身就是主动的。进入实验室,手里有活,同时也要眼里有活,处处是学习的机会。不要横向比较,徒然滋生妒忌纷争,而要横向学习,纵向成长。个人学习能力和天赋的确存在差异,但是更多时候,我们都还没努力够,可以到达比拼天赋的程度,真实的差异更多的是努力程度和思维习惯,是否真的在勤于用脑、勤于动手。
曾经认识一名医学院毕业的博士,参加她的答辩,我只想到一个词“练级狂”。因为她的导师的缘故,去参加她的答辩前,也认识这个学生很久了。每次见到她都挺感动的,因为她身上散发出来的积极的愿意成长的态度。多年硕博连读的功夫,到了答辩时刻,也就成了一个小高潮,感动也特别。这个学生从小因为眼疾,一只眼基本没有视力,如此情况下一直坚持学业,直到博士毕业,真的很可敬。特别之处,她的博士阶段的研究涉及果蝇大脑的解剖,这种精巧的活,很多视力正常的人也难以静心完成,她只有一只眼的视力,没有正常立体定位的情况下,这种高技巧的实验却奇迹般地做到了,而且很多时候其他人出现解剖上的困难,比如将果蝇的脑膜从大脑上整块揭下的工作,还都会请她帮忙。问她如何做到的,回答很简单,反复练习,熟能生巧。回答可以很轻,但是练习的过程却很重,没有毅力,怎么可能?在其读博过程中,因为眼睛的原因,多次做手术,手术稍微恢复,她又回到实验室。按一个老师的说法,常常在回家的时候,在实验楼里见到她还在工作,而通常情况下,大学老师加班是常态,晚上离开办公室也已经很晚了。
能如此坚持,兴趣很重要,成长型思维很重要,不要给自己的个人认知、知识体系、学科范畴设限。很多时候,我们会认为先有了兴趣,我就可以坚持做一件事情了。结果在做一件工作的时候,一出现困难,就觉得我兴趣不在这里,需要换个题目。这种没有经过考验的兴趣是虚假的。很多时候,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,而真正的兴趣却是在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和坚持中萌芽、诞生和成长的。像前面提到的,的确做顶尖的工作需要特别天赋,但是我们很少有人真正努力到需要讨论对于这件工作,我是否有足够天赋的程度。更何况,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根本不是横向比较的结果,而是纵向的发展。做一件事,不需要和他人比较,而是问自己,我是否比以前有进步,有更多认识,这就是升级了,就是成长。一件事如此,一段人生也是如此。认认真真对待生命中点点滴滴,无需横向比较,每天问问自己我成长了吗?尽力了吗?单纯的练习,有了量变,那么我是否进一步去思考了后面的意义呢?有了习惯,有了意义,又怎么可能没有兴趣呢?即使人生会遇到辛苦事,有兴趣的人生,又怎么会不快乐呢?
祝大家以成长型思维为伴,日日练级,过个兴趣盎然、喜乐满满的研究生生涯。